首页 >> 文明实践 >>文明实践 >> 唱响保德民歌 让非遗乡音“声声不息”
详细内容

唱响保德民歌 让非遗乡音“声声不息”

       “保德是个好地方,百里飘枣香,黄河流水万年长,秦晋好风光”……每周一、三、五下午,总有悠扬的歌声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文化馆民歌培训中心传出。因为对民歌的热爱,这里聚集了一批来自各行各业,身份背景各不相同的民歌爱好者。而现场教授唱歌的正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、被业界誉为黄河之滨民歌王”“保德民歌活化石的杨仲青老师。


 9960ad81f53e40a589f05143a7b0f8c3.jpg

89日,在保德县文化馆,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(保德民歌)代表性传承人、黄河之滨民歌王杨仲青现场教授保德民歌唱法。新华网发(山西广播电视台 赵君宇 摄)

        保德民歌与保德方言的发音、语调、语气、声调有着密切的联系,同时又融合了内蒙古的爬山调,陕北的信天游以及河曲、偏关的民歌,形成了自己语言质朴、形象简练、感情直率的风格,是山西民歌极具特色的存在。因此,保德民歌和诸多其他地方民歌一样,有着其自身得天独厚的,与生俱来的不可复制性以及唯一性。《那是个谁》《保德县是个好地方》《放羊汉唱起了爬山调》《对坝坝的圪梁梁》《龙抬头》等都是保德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歌。

        “不能让保德民歌这么好的东西丢了去。为了保护和传承保德民歌文化根脉,普及保德民歌,培养更多保德民歌演唱人才,2013年,杨仲青组织成立了保德民歌培训班,乡音的使用、发声的技巧和情感的融入,有关民歌的一切细节都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。11年间,他坚持免费办班上课,累计培训一万余人次,学员遍及晋陕蒙等地。杨仲青说,只要学员学会,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

b6f1f84541e24da6b81639a63e904c75.jpg

11年间,保德民歌培训中心累计免费培训一万余人次,学员遍及晋陕蒙等地(资料图)。(保德县文明办供图)

   自20208月保德县文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以来,杨仲青和民歌培训中心的学员们积极参与文艺志愿服务,从培训班的小舞台走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大舞台。他们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类文艺慰问演出和宣讲活动中,用声情并茂的演唱,抒发爱党爱国情怀,展现新时代人民生活的新变化、新气象,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
fc5ca3791c574396a2c9071bb121fa06.jpg

民歌培训中心的学员们积极参与文艺演出,从培训班的小舞台走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大舞台(资料图)。(保德县文明办供图)

   文化需要守正,艺术贵在创新。2022年,保德县文化馆和民歌培训中心共同创作了音乐情景快板《黄河岸边守护神》,讲述全国道德模范张旭峰多年来见义勇为、舍己救人的先进事迹,向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,影响带动更多人崇德向善,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
         脚踏黄土地,共饮黄河水。保德民歌培训中心的学员们用旋律表达思想,用音乐阐述理论,唱响催人奋进的时代最强音,在保德县文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,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。

         未来,保德县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(站)、民歌培训中心等平台,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和内容,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,让保德民歌长久不息地传唱下去。

 


地址:忻州市忻府区长征西街6号   邮政编码:034000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