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文明培育 >>文明培育 >> 聆听好人故事 传递榜样力量
详细内容

聆听好人故事 传递榜样力量

忻州市“文明家庭”陈永生家庭

见义勇为“岢岚好人”崔明科

第八届“全国道德模范”张旭峰


他们用坚守践行初心,用担当抒写情怀;他们用平常心做不平常的事,用小爱凝聚人间大爱。

他们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,只是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凡人;他们是身边可触可见的道德微光,却能点燃引人向善的精神火炬。

让我们一起聆听身边好人的感人故事,学习弘扬好人精神,凝聚社会崇德向善的力量,共筑“好人之城”“善行之城”。

“黄河岸边的生命守护者”

——记第八届“全国道德模范”张旭峰

道德的阳光,温润人间;文明的雨露,滋润社会。

张旭峰,小名叫张亮孩,保德县东关镇人,在过去的岁月里,张旭峰6次参加火海救灾,先后40多次跳进黄河救人,救起溺水者19人,成功救活13人。2021年11月5日,他荣获第八届“见义勇为全国道德模范”荣誉称号。

过去县里有句话叫“失火找消防,落水喊亮孩”,几乎成为人们的口头禅。 黄河从保德县城边流过,每年都会有人不幸落水。他第一次下水救人,是1968年阴历四月初八,那天正好是他14岁生日。当地谚语说:“四月十八抢头水,英雄好汉聚成堆”。可见那时的天气已比较炎热。当时他和一群小伙伴在黄河燕沟子水湾游泳,突然有人喊:“亮孩,建军不见了。”张旭峰马上意识到他的小伙伴可能溺水了,就向小伙伴刚才的位置游去,潜水摸人。摸到了小伙伴,张旭峰就被他牢牢拽住,这是人在落水时的求生本能。无奈,张旭峰潜到水底才挣脱开,勉强游回到岸上,恢复体力。缓了一会后,他再次跳了进去,钻到建军身下,用头顶、用肩膀推,让自己的身体成为一架“水下人梯”,拼尽全力,硬是把半昏迷的建军推到了岸边,最终建军得救了。

最危险的一次是1983年在冰河救人。一名陕西省府谷县的工人不慎落水,当时张旭峰正送儿子到康家滩他的奶妈家,听到有人喊“亮孩救人,有人掉黄河了”,他丢下孩子,就跳入黄河奋力朝落水者方向游去。抓住落水工人时,工人已经昏迷,张旭峰抱着他往下游浮了5里多地,才勉强停住。

后来,落水者被送往医院,经抢救,第二天才醒过来,脱离了生命危险。张旭峰为此大病一场,从此落下怕冷的病根。

生命不息,救人不停。张旭峰说,哪怕他80岁、90岁了,只要还活着,只要有人需要他救助,他仍然会义无反顾,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!          (侯东昇)

危难之处显身手

——记“岢岚好人”崔明科

“生命经不起等待,再迟就救不上来了,容不得多想。”年近六旬的他,在看到有人落水后,第一反应就是下水救人。救上了落水者,筋疲力竭的他慢慢爬上岸来。他就是岢岚县石窑坪村支部委员崔明科。

2022年9月16日,崔明科和工友老高在黄道川做水池,突然一声尖叫——紧接着“扑通”一声,有人落水了。“不好!老高……”崔明科见状毫不犹豫地跳到水里,由于水位较深,身材并不高大的他根本无法踩到底,也不能借力,只能靠着自己仅会的几招“狗刨式”,奋力地游到老高身后,一把托住他的脖子,缓慢地向岸边移动,一秒、两秒、三秒……每一秒似乎都很漫长。终于,年近六旬的崔明科用尽全身力气把老高托到岸边,在其他闻讯赶来的工友们的帮助下,老高被成功救上了岸。而崔明科也缓过来了,缓慢地游到了水池边上,并在众人的帮助下爬上了岸。

“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,我们一家人都感谢你……”事后,老高和家人一起到了崔明科家中真诚地表达了谢意。

英雄壮举绝非偶然。石窑坪村党支部书记说:“崔明科舍己救人,这是他的本性所致,危急时刻彰显共产党员本色”。

崔明科自幼吃苦耐劳,乐于助人。村民们说,他是个好村民、好党员。但凡谁家有大事小情他总是不请自到,主动帮忙,对于自己救助落水群众的事迹,也没有主动提及,亲戚朋友也是在被救群众道谢时才知道他做了这样一件英勇的事情。崔明科的妻子说:“嫁给老崔这么多年很有安全感,他是我可以依靠的人。”这是家人朋友对他的褒扬,更是一个平凡的英雄最真实的写照。

当被人问及纵身跳入水中时有没有想到生命危险,他说:“在那个危急时刻,也来不及想什么,第一反应就是跳下去救人。”随后他笑了笑,坦诚地说:“救上来才想到水挺深,还有淤泥,有些后怕。”当问及伤情,他轻描淡写地说:“没什么大不了的,伤了四五处,都是些皮外伤。”

崔明科被评为“岢岚好人”。颁奖词这样写道:刹那间的抉择,你毫不犹豫纵身一跃,为工友带来了明天,为一个家庭留下了幸福。一位平凡的共产党员,生死瞬间的侠肝义胆,生命的意义与人性的光辉,闪耀在岚山漪水间。

(岢岚县融媒体中心供稿)

一点一滴皆品格

——记忻州市“文明家庭”获得者陈永生家庭

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,不仅能给人们带来欢乐,而且能给社会带来和谐。2022年全市“文明家庭”获得者陈永生一家的故事就是这样。

陈永生是忻府区南街村一位有30年党龄的老党员。他干一行爱一行、精一行,是爱岗敬业的模范。“不管是在村里从事农业生产,还是做泥水匠、从事安装锅炉管道工作,我都使出全部力量,与同事和气相处,工作力争做到最好,技术尽可能精益求精。”陈永生这样说。

有一次,工队承接了一项建设大烟囱的工程,当垒到20米高度时,一名工人不慎摔落受伤,其他工人产生畏难情绪,有的请假、有的找借口推脱。当时,因工期短、任务重,眼看按时交工成为问题。为了加快工程进度,保质保量交工,老陈与工队负责人一同做同事的思想工作,并带头坚持在一线砌砖。在他的感召下,工程建设很快进入正常化,为按期完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2020年5月,老陈领到了拆迁后的两套安置房的钥匙,因为孙女从小就爱蹦蹦跳跳,十分淘气,在新房总会制造噪音,影响到邻居的生活。为此,老陈想到住进单元楼后肯定还会影响到邻居的生活,于是就让儿子、孙女住在四楼,自己住在三楼,这样孙女影响到的是自己的家人,不会影响到别人。

一点一滴皆品格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陈永生说:“社会文明需要我们每个人从点滴做起,从自身做起,积累涓涓小善,最终汇成大爱大河,只有这样,社会才会更加温暖、文明、和谐。”       


地址:忻州市忻府区长征西街6号   邮政编码:034000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