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让“天宫课堂” 连接“地面梦想”“天宫课堂”第一课日前开讲,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、王亚平、叶光富在空间站面向全球进行直播授课。这次授课意义非凡,激发了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。 助力弘扬伟大航天精神。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,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。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,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,在这其中流淌着的航天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。问鼎苍穹心向党,筑梦太空践使命。几代航天人勇担重任、矢志不移,始终秉承航天报国、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,将中国人千年飞天梦想化为现实,创造了从一人飞天到多人飞天、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、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的伟大奇迹,书写了中华民族征服太空的灿烂篇章。“天宫课堂”对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,有着直接显著的重要意义,我们通过直播能够亲眼看到,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就如同“夜空中最亮的星”,照亮了整片浩瀚宇宙。 展示大国科技自立自强。“天宫课堂”能够成功开展,依靠的是我国航天科技的硬实力,展现的是中国人的自信自立自强。与地面授课相比,太空授课也需要更加精细的准备。从工程技术方面来讲,“天宫课堂”首先要保障通信链路视频清晰不卡顿;从辅助教具方面来讲,课程中教具需要通过天舟货运飞船或随神舟飞船乘组送上空间站,因空间有限,授课教具的重量、体积都需经严格设计和考虑;从课程实操方面来讲,由于失重环境的影响,航天员在失重条件下摄像如何保持稳定,教具在失重条件下如何正常使用都需要反复练习。正是有中国科技实力的跨越式发展,有祖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,有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关注,为这一条荆棘之路,开辟了不断超越创新的动力。 激发广大青少年科学兴趣。8年前,天宫一号飞行器上航天员王亚平在航天员聂海胜、张晓光协助下就进行了首次太空授课,全国6000余万中小学生观看授课直播。如今当年的学生有的已经毕业,有的甚至成为了航天人,航空教学的成果之花早已盛开,此次“天宫课堂”开讲,是对过去的延续,也是对未来的启迪。我们的航天英雄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,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、物体运动、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,并采取天地互动方式,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,传播载人航天知识。广大青少年在地面同步尝试开展相关实验,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、体验探索的乐趣。这极大增强了中小学生对宇宙探索、物理学、数学等方面的兴趣,不仅能提升中国航天的人才梯队建设,对推动国家在工程、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。 飞天梦远航,科学梦无穷。亲眼目睹星河浪漫,也许会对一个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,这就像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,爱上航空、飞船、行星、宇宙、科技。星空浩瀚无比,探索永无止境,面向未来,让我们继续勇攀高峰、砥砺前行,积极推进中国科技创新发展,助力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辉煌。
发布时间:2021-12-15 15:31:34 来源:中国文明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