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闯红灯露天烧烤等北京法规生效多年遭遇执行难2014年5月2日,昌平沙河水库,水坝南端东侧公园里,游客们露天烧烤。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2014年5月9日,朝阳路,一位闯红灯的市民被穿过路口的汽车“截停”在斑马线上。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2014年5月9日,慈云寺桥,两位遛狗的市民一个拴着狗绳,一个没拴狗绳。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《北京市消夏露天餐饮经营管理暂行办法》已于2014年5月1日正式实施,其中规定消夏露天餐饮经营场所不得露天烧烤,禁止在室外制售凉菜。因执行难,露天餐饮仍在售卖凉菜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在北京走路闯红灯可被罚款10元,骑车闯红灯要被罚20元;开车窗扔废弃物最高罚50元……我们身边众多法规条款切实存在,却多年陷于“执行难”。甚至当违规行为发生时,这些条款仍处于“休眠”状态,而无足够的“力量”将其激活。 闯红灯、随地吐痰、散发小广告、占用盲道……新京报记者近日梳理发现,北京多个法规条款虽已生效多年,并具备明确的罚则,却陷入“执行难”的尴尬境地。 记者从各相关部门了解到,这些条款“执行难”的原因包括执法人员缺失、执法难度大、违法行为转瞬即逝、处罚力度过小等等。但专家认为,这些条款多涉及社会问题,法律的规范须同公众社会道德程度、认知度相匹配,贸然提高处罚力度会引发新问题。 人手不足致“执行难” 据新京报记者调查,执法队伍“人手不足”是造成一些民生法规执行难的原因。 “中国式过马路”便是一例。法规明确,行人“闯红灯”可被罚款10元,但处罚只能由民警进行。新京报记者19日在北四环附近多个路口,都未发现有交通协管员。有的路口虽配有一两名交通协管员,但行人闯红灯屡见不鲜。 控烟也面临监督执法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。目前,北京市各爱卫系统对于控烟的管理多是兼职,即便早已有违规吸烟罚款10元的规定,多年也开不出一张罚单。 据2013年媒体披露的数据,北京各区县、街道兼职的控烟监督员和卫生监督员加起来约有3000人;全市交通协管员共有2600人。而北京15岁以上的“烟民”约有188万;每天需要“过马路”的人群中,光在职上班、缴纳五项社保的人员就有823万。这两个领域的执法过程中,都至少是“一人管几百人”。 部分条款罚额调高数倍 记者发现,实际上多年以来,政府曾试图以提高罚款额度的方式破解“执行难”。一些条款的罚款额度有了相当大幅度的提高。 比如对于“随地吐痰”,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,北京有据可查的法规共有三个版本。1985年,北京市对随地吐痰者罚款五角。到1999年提高至50元,2002年《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》中,也保留了随地吐痰的50元罚款上限。 北京现行的控烟法规中,10元的罚款力度也被众人诟病。2014年4月截止征求意见的北京新版控烟条例草案中,将此额度提高至200元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