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“宿迁文明20条”意义大于争议6月4日,宿迁市召开“宿迁文明20条”新闻发布会,共提出了20条文明倡议,其中多数都是诸如不说脏话、不过分劝酒、吃饭不“吧唧嘴”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问题。 “宿迁文明20条”发布后,肯定与质疑同在,点赞与吐槽齐飞,有市民觉得这20条内容很接地气,深入人心,但也有网友觉得其中很多条款有些小题大做,没有必要。盘点这些文明倡议,要说接地气确实很接地气,不管是有序排队不插队,还是公共场所不喧哗,都是现实生活中不文明现象的一种归纳和总结。与此同时,要说这些文明倡议很小,也确实很小,比如公共场合不抠鼻子,吃饭的时候不“吧唧嘴”,因为太微不足道而几乎被我们所忽略。 无论接地气还是微不足道,都是一件好事,如果能把那些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同时又长期被忽略的“不文明”纠正了,我们也就文明起来了。从另一方面说,“宿迁文明20条”中的条款,并不是某个人闭门造车想出来的,而是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,通过网络跟帖、电子邮件、微信留言等方式从市民中征集来的。这既是这些条款为什么如此接地气的原因,同时也说明凡是列举的不文明现象,都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反感,也最希望能够得到纠正与改观的。 对照这20条内容,不妨发扬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”的精神,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。事实上,当地很多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诚地表示,希望自己身边的人能够做到以上这些文明要求,但是自己却不敢保证一定能够做到。这其实恰恰说明文明社会需要从我做起,而且首先就要从我做起。我们自己文明了,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文明,大家都文明了,社会才更文明。(苑广阔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