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文明培育 >>文明培育 >> “中国好人”熊少波:被群众需要是一种幸福
详细内容

“中国好人”熊少波:被群众需要是一种幸福

  1980年的七月,我高考落榜了,心情低落,压力也很大。我本想复读一年,但是家里人不同意。那是一个人人大干快上的年月,中国正处在翻天覆地改革开放浪潮中。家里建议我去当兵,我虽然心有不甘,11月还是踏上了入伍的火车。犹记得,我当时带了两个行李包,一包衣服,一包全是书。“我一定要考上军校,不负韶华!”我对自己说。

  1982年,我以优秀士兵推荐参加部队院校招生,我积极准备,利用训练之余一切能利用上的时间备考,熬过六月的酷暑,如愿考上了军校。1985年军校毕业后,我分配回了安徽芜湖场站,我心潮澎湃,怀着满腔热情,脏活累活我都抢着干。“一定要好好干,争取在较短时间干出成绩!”我对自己说。

  1987年,我被提拔为通信营修理所长(副连职),1999年我评上正营级技术职称。19年的部队生涯,我没有辜负这段岁月,虽然没有实现我的“将军梦”,但在这段时间里,我塑造了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,用我父母的话说,是部队培养了我,把我锻炼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。我感谢部队对我的培养,在那以后的日日夜夜,我都自警、自省要以军人的意志和作风面对好工作中的点点滴滴。

  1999年我怀着对警察的崇敬、羡慕、向往,转业加入了公安队伍。累活、难活,我都拼命的做,三五天不回家都是常事。虽然工作很累,但很充实很开心,我感觉我在燃烧自己。

  为学生上法治安全教育课

  2006年提拔副所长,提拔条件一公布,我傻眼了,“年龄限制不能超过40岁。”等了6年却晋升无望,我开始有些彷徨,索性不参加任职资格考试了。“安安分分当好社区民警!”我对自己说。在慢慢与群众接触中,我的信念有了寄托。一次,一位群众来办户口,在接触中我了解到,群众跑一趟派出所,要跑8公里的路,如果少带一样材料,来回就要跑32公里,有时还会遇到找不到社区民警白跑一趟的情况。我深刻的体会到群众的不容易。我想,如果我把一些协调工作做在前面,就能高效省掉群众的“冤枉路”。于是我尽我所能方便群众,把办好的户口、身份证,在走访辖区的过程中,送到群众手里。他们发自内心的笑,他们的肢体语言,都让我感受到温暖和感激,这是一种心灵的依靠。这让我感到欣慰和快乐。

  在我驻点的港口村,有一名身患间歇精神病的曹姓村民,妻子服毒自杀,家庭生活困难,村里人经常在他背后指指点点,从此之后,他在村里独来独往,我行我素。村里的第二期安置房刚建好,他就耍横逞凶,装死耍赖强行占了一栋,一些村民也想效仿他强占安置房,眼看着就要引发一场群体性事件。我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采取了“四步走”做工作:一是希望村民理解他,对他多关爱、少歧视,让他回归到正常的群体;二是领着医生医治他,上门对他药物治疗,稳定他的情绪;三是发动干部救助他,动员大家捐衣、捐物、捐款,并给他联系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;四是说清事理启发他,上门同他讲明强占安置房是严重违法行为。曹某见我们说得在情在理、做得有情有义,深受感动,很快就搬出了强占的安置房。

  送医到病患群众家

  “我是公仆,更是港口村的儿子。”在全体村民大会上的话,就是我的心声。

  作为民警不能简单把自己看成是维稳的力量,站到部分群众的对立面,单纯为了维稳而维稳是做不好维稳工作的,针对不同群体提出的不同的诉求,要研究、分析其中是否有合法、合情、合理的地方,从单纯的维稳转变为维权和维稳相结合,在态度和言行中让群众知道民警是维权的可靠力量,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,愿意服从管理,就能达到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,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。

  在工地一线收集流动人口信息

  2013年春节前夕,我在走访辖区某公司时发现,由于建设工程尾款未付清,施工方尚欠农民工工资212万余元,劳资纠纷在年关愈演愈烈,眼看就要失控。我理解农民工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拿到应得的工资回家过年。知晓这情况后,我积极撮合该公司领导和承建方座谈,讲清政府关于农民工工资必须按时发放的相关政策法规,讲透危害性、违法性和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严重后果,同时协调、引导农民工兄弟们不要过激讨薪,积极斡旋下,经过6天的连续工作,幸得协商圆满解决,我亲手将212万人民币现金当场转付给了讨薪民工负责人,并现场民工监督负责人发放到每个民工手中。

  给困难群众送去面和油

  这些年每年都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五、六十起,大到亡人事故,小到家庭纠纷,除夕接到电话我也毫不犹疑奔赴现场,因为我知道,群众需要我。现在执法环境不一样了,群众对执法的需求也不一样了。依法办案的同时要兼顾好情理。说清事理的前提,是具备充分调查取证的基础,这会倒逼民警对法律的把握更加精准,自我要求更高,案子要办得更扎实。

  这些年我行走在村头田头,最终走进了辖区百姓的心里头。老百姓认可了我做的一些工作,我也得到了一些荣誉,被经开区和有关媒体称为“金牌调解员”和“谈判专家”。2018年7月,我荣幸登上了“中国好人榜”,我明白这是组织与群众对我的关心与爱护,我很感激。近40余年的部队警察生涯,我的心声就融为一句话——“被群众需要是一种幸福”。这句话让我心怀平静地望着我的前半生,也将伴随我兢兢业业度过我的后半生。(作者熊少波,1962年10月出生,江西南昌县人,中共党员,南昌市公安局经开分局蛟桥派出所任驻村民警)


地址:忻州市忻府区长征西街6号   邮政编码:034000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