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“种粮大户”何石玲:韭黄香里寻商机 振兴路上共致富青葱山脉、湛蓝天空,鲜嫩韭黄、五彩水稻,粉色荷花、紫色紫薇……在长沙市岳麓区西南角有这样一个色彩斑斓、韵味十足的田园小镇,这就是我的家乡——雨敞坪镇。改革开放40年来,我见证了家乡的蝶变:道路硬化、白改黑,交通路网四通八达,“雨天一身泥,晴天一身灰”成为历史;建广场、修书屋、办晚会,文化生活丰富多彩;整环境、修水利、补短板,美丽村落错落有致;政策扶持、流转土地、培育品牌,农民收入节节升高。 经济快速发展,生活水平大幅提升,政策红利愈加凸显……40年来,改革春风吹拂大地,焕发起广袤农村的无限生机和蓬勃活力,人们乘着这春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,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大显身手、大展作为,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。 何石玲看着自己精心种植的韭黄大丰收,心里乐开了花。图片由长沙文明网提供 弃商务农 韭黄地里洒汗水 在20世纪初的农村,大家都想着进城寻商机致富,一向好强的我也赶上了“这趟车”。2012年,我回乡探亲时,发现老屋周边百余亩农田抛荒严重,心里突然就萌芽了回家“种田”的想法。经过一年多的考虑和准备,2013年,我毅然决定回乡创业,从此,与韭黄结下了不解之缘。 岳麓区曾经是有名的“韭黄之乡”,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“靳江韭黄”一度销售到日本、香港等地,民间还有“挑一担韭黄出去,换一辆自行车回来”的说法。后来,由于靳江一带纳入城区,韭菜种植田地逐渐消失,“靳江韭黄”一度成为历史名录。如何重塑“韭黄之乡”,让岳麓韭黄再度风靡市场?我思考了很多,也做了很多。 2013年,我拿出经商多年积攒的积蓄,投入160万元,流转土地200余亩。为了不让这200亩试验田成为“打水漂”,我多次赴广西、云南、四川等韭黄种植大省考察学习,并向靳江河附近种植韭黄的老技术员请教,同时,邀请镇上分管农业的干部进行技术指导。从资金到技术,从人力到物力,我全心准备,只为打好这场“开局战”。 “种粮大户”何石玲被誉为“韭黄里的巾帼英雄”。图片由长沙文明网提供 弃商的抉择是在一瞬间,但务农的过程是漫漫长路。 多年未干农活的我,对于“农民”这一职业刚开始并不适应。人生就是一个奋斗的过程,我弃商务农就是为了改变“荒田”现状,既然选择了就不能后悔,开始了就不要放弃。每当遇到困难时,每当内心沮丧时,我就会想起自己务农的初心,信念和韧劲就又回来了。整土、撒种子、查看长势、盘点……每一项具体的事务都必须亲力亲为。每天凌晨四点下田,傍晚回家,夜里还经常加班至凌晨,基地与家里的两点一线之中,布满了我的足迹,也洒满了我的汗水。 探索创新 鲜嫩韭黄成俏品 由于韭菜苗培育成韭黄需要半年以上,第一年,我并没有尝到种地的“甜头”。一年后,韭黄出产了,但新问题又出现了——产出的韭黄品质不好,没有销路,没有市场。 销售碰壁后,我开始潜心研究韭黄种植技术。稻草覆盖不行就用水泥筒,水泥筒不能大规模运用就研究地膜覆盖。为了寻求最佳种植技术,我认真研究雨敞坪的气候、土壤等自然条件,腾出一亩地反复试验各种种植方法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多次试验后,我终于探索出了通过可调式的大棚支架,用黑色网膜和双层地膜结合遮盖的方法,不仅使韭黄的品质大大提高,还解决了长沙冬季没有本地韭黄的问题。 韭黄种植成为何石玲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捷径。图片由长沙文明网提供 我们的韭黄品质好,供不应求。为了满足客户需求,我们将韭黄基地扩至3000亩,是目前长沙市最大的韭黄种植基地。韭黄一亩总产量是3500斤,一斤韭黄的批发价是5.5元,一亩地纯利润为1.2万元。这样看来,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。为了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,镇党委、政府大力扶持本地农业企业,通过搭建“红色企航”有机农业党建联盟,让我们这些农业企业联合起来,实现资源共享、抱团发展,政府与企业也实现了零距离沟通和精准服务。有了政府的帮助和支持,我“种地”致富的信念更坚定,奋斗作为的劲头也更充足了。 帮带乡亲 共同致富兴乡村 除了韭黄,我还种起了草皮、荷花、有机稻、紫叶紫薇,品种越来越丰富,基地俨然成了一个五彩生态园。现在,每到周末就有许多的城里人来到基地,来到雨敞坪,休闲娱乐、放松心情,在闲暇时光感受五彩田园的魅力。2018年8月,岳宁大道雨敞坪段通车了,这也让雨敞坪真正融入了长沙市的“15分钟经济圈”,农业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,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。 漂亮的雨敞坪镇镇景。图片由长沙文明网提供 2016年,我当选为岳麓人大代表,我知道这是乡亲们对我的鼓励和认可。作为一名人大代表,我没有忘记自己“农民”的身份,始终告诫自己,要把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当成一种责任。一人富不算富,只有大家共同致富,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。于是,合作社成立后,我就开始发动周边农户一起种地赚钱。在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年,180余户村民找我合作,以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发展,流转土地400亩。目前,合作社下面有近30户种植大户,大户下面又有一些小农户,这样一来,带动了周边近300人创业和就业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,我看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,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。我相信,未来的农村,必定有大批有志人士撸起袖子加油干,农业更强、农民更富、农村更美的目标也正一步步实现!(作者:何石玲) (作者简介:何石玲,女,1976年9月出生,湖南长沙岳麓区雨敞坪镇泉水湖村人。2013年她返乡创业,成立湘润农业公司和雨泉合作社,几年间流转上百亩农田种植韭黄,将荒废的田地变成五彩生态园,带动周边近300人创业、就业。2014年她被评为长沙市种粮大户,被誉为“韭黄里的巾帼英雄”。) |